沈帥青:青年孤獨要正視 免埋社會「炸彈」

City

發布時間: 2018/01/18 00:30

分享:

分享:

作者Facebook專頁

你孤獨嗎?本港乃至全球越來越多民眾有感孤零零,年輕人尤甚。研究指孤獨人士的早死風險高於煙民,工作能力亦下降,犯罪機率上升。多地推出措施嘗試接觸孤獨青年,及早拆除社會定時炸彈。

英國政府昨日任命國會議員Tracey Crouch接管「孤獨委員會」( Commission on Loneliness),專門負責處理國民孤獨問題;委員會強調孤獨無分性別或年齡,英國統計反映18-24歲青年比70歲以上長者的孤獨感強4倍。

全球民眾孤獨感愈趨強烈,除英國以外,澳洲前年民調發現6成國民時常感到孤獨,本港小童群益會亦反映15-20歲青少年普遍有感中等程度孤獨,平均18人就有一個高度孤獨人士。

個人感到孤單,潛在影響深遠。美國楊百翰大學(BYU)研究顯示孤獨可衍生大量健康問題如抑鬱、頭痛、失眠、心血管病及失憶,危害不亞於每天吸15支香煙。加州大學爾灣分校(UCI)更指,吸煙可減短壽命50%,但孤獨竟是70%。單是倫敦,每年因孤獨引起的疾病需要耗費180億英鎊(逾1.9千億港元)的醫療開支。

英國衛生部表示,孤獨人士因有感被社會排斥而增加犯罪機率,如孤獨委員會創辦人Jo Cox正是被一名性格孤僻的男子於前年謀殺。加拿大皇后大學更發現,時下企業平均一半員工感到孤獨,病假率提高37%,發生意外率高49%;公司盈利能力則會下降16%,未來股票價格更將降低65%。

孤獨日趨嚴重,但成因難以得曉,如小童群益會發現近6成有感孤獨的年輕人不知為何感到孤獨。美國匹茲堡大學去年研究指,年輕人過多使用社交媒體,形成社交疲倦及資訊爆炸,或是感到孤獨的主因,但強調暫未有結論,因極有可能是本身已孤獨的年輕人才傾向使用社交媒體,或兩者均有屬實。

多地目前均有嘗試接觸及協助年輕人免卻孤單,融入社會。港府早於2011年推行「網上青年外展試驗計劃」透過互聯網接觸隱蔽青年,2015年更與馬會合作,協助他們尋找工作。

外國做法亦甚為值得參考,如英國孤獨委員會時下有與學者一起分析社區脈絡,派員上門拜訪孤獨青年,或比網上信息更為直接。

本港青年事務委員會曾指學童最常見因和同學關係不佳而感到孤獨,美國部分學校自2014年起陸續推出所謂「好友長凳」(Buddy Bench)制度,即感到孤單的學童可以坐在特定長凳上,其他學童見狀可邀請與其一起玩耍。加拿大政府大受啟發,推出KIWK計劃,善用好友長凳打擊校園欺凌。

心理學有所謂「需求層次理論」,認為人類在滿足生理及安全等基本需求後,會重視社交、尊重等精神需求。時下港青無需為三餐溫飽操心,社會治安良好,或更追求社交等精神需要而易感孤獨。政府固應及早接觸孤獨青年,社會大眾更應多關心他人,免得個人孤單演變成社會問題。

各地如何協助孤獨青年?

  • 香港:社署於2011年推行「網上青年外展試驗計劃」,透過互聯網接觸及支援隱蔽青年;2015起推行「賽馬會網上青年外展服務」,協助隱蔽青年尋找工作及融入社會
  • 英國:孤獨委員會(Commission on Loneliness)透過分析社會脈絡,派員上門拜訪及支援孤獨人士
  • 美國:部分校園2014年起實行「好友長凳」(Buddy Bench)制度,感到孤單的學童可以坐在特定長凳上,其他學童見狀可邀請一起玩耍

撰文 : 沈帥青